


贤体新诗 被迫 对牛弹琴
一一吴伯贤致×××先生的公开信
××× 先生:
北京颐和园的风声如雷,你可听过?请看为你拍摄的两个视频。天气如此恶劣,游人依旧如潮,你肯定也会有所感慨。火神山雷神山两所临时医院异常神速地由数千工人在极短工期内完工,武汉疫情依靠全国的支援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平息,如果没有超强的领导组织能力,那么今天的情况我是不敢想象的。去年,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均为负增长,唯独中国正增长。再看看M国,病亡56万还没完,我国一直停留在初期的死亡数上。你若能用唐诗宋词对此表达一翻,贤体新诗肯定举双手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该体新诗,主张新旧诗相融,不要裂成两爿天。

×××先生:你问我疫情期间在干什么?我在用[贤体新诗]报导全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写过七律《战瘟神》,《独坐阳光椅》等数十篇作品。你说你是一个呼吸科大夫,被安排去当搬运死人的工人,怪不得对领导如此反感。见不到领导是很正常的,火神山雷神山的数千工人怎么没提出你的问题,但他们干得很好,很快,很出色。他们在国内镇住了病魔,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在国际上镇住了一切反动派。难道不该歌颂他们?歌颂他们的领导,就该被你骂成"拍马屁","添屁股"?你攻击的领导与我诗中的领导不是同一级别的,你心里很清楚。你的漫骂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贤体新诗作者还是以礼相待。

中国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先生,你既然不是诗人,也不爱诗歌,那就别来搅和了,否则成了强迫贤体新诗犯个大错误,叫:对牛弹琴。
2021.3.28 吴伯贤






吴伯贤:网名Alexander,原上海新诗苑群主、《黄浦江诗潮》副主编、《上海滩诗叶》常务副主编、上海格律诗词社副社长。1946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1970年毕业后留校进修。1973年至1989年在解放军总参某部工作,中校军衔,副译审。1989年至退休,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与香港经济导报社合办中英双语国际广告杂志《中国机械设备》。著有自传体长篇散文《粉红色的回忆》。2015年起建立《上海新诗苑》微信群,将互不相融的古诗与新诗爱好者团结在一起,研究一种新旧诗兼容的诗体裁,用时语简明易懂地写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使读者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因注重研究新诗与旧诗的韵律兼容术,故简称贤体新诗。其代表作有:新诗+七绝《初恋》、岛翁吟+七绝《家乡好》、时语填词二首《卜算子•重见蓝天》、七律《战瘟神》并自创贤体新诗新韵《巴人PK阳春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