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许昌视野·韩丽)
2021年3月2号,河南省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根据新年工作计划,许昌市民协主席韩晓民、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士英、秘书长刘佳、《许昌视野》记者一行在市政府门口集合出发,赴长葛汇合长葛市民协主席张文灿一行,考察长葛已经申报老字号的企业和个人:南席胡街石磨豆腐、德臻玉坊、万春堂瘟疫伤寒专科、颐恒健蜂业有限公司、钟繇酒业,这次考察意味着老字号文化委员会新年工作开始启动。
考察团一行人马不停蹄,一家接一家,每到一个地方,耐心听取申报人讲述,细心考察申报项目,为下一步的老字号授牌做好前站工作,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在行动……

进入长葛后考察团一行人汇合,直接去南席考察石磨豆腐,……
长葛南席石磨豆腐:早在1911年,家族曾祖父在南席桥头下投师邵子兰学做石磨豆腐。当时,邵子兰已做石磨豆腐20多年,邵子兰过世后,其长子邵文力继承父业。后因河道清理及大桥重修,就将豆腐坊搬到胡街。在工商改造中,仍然以胡街石磨豆腐字号,由邵文力制作销售。文革中改为集体经营,为生产队管理,许铁建只管制作,由生产队负责销售。改革开放后,许铁建独立门户坚持以胡街石磨豆腐的老字号生产销售豆腐,许铁建上了年纪,其子许松峰继承父业。南席胡街豆腐自1911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四代相传。如今,许松锋之子利用上学假期时间跟着爷爷学艺,他将是南席胡街石磨豆腐的第五代传人。

到达时主人正在磨坊做豆腐 ,刚好赶上,第一次进石磨豆腐磨坊,大家各行其事,紧张的观察、拍摄记录、询问,磨坊主人给大家舀一小碗豆汁品尝,民协主席韩晓民细品一口,说好喝 ,这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豆汁,记者也趁机品尝这原汁原味的豆汁,果真满口豆香浓郁,不同于平日喝的那种豆浆,感觉这样的豆汁沉淀后做出来的豆腐真的好……

“火候”要掌握好,“点浆”是关键

观摩

许昌市民协主席韩晓民听长葛市民协主席张文灿介绍情况

许昌市老字号文化委员会主任李士英现场细品豆汁

制作过程组图

长葛民协主席张文灿掰一块豆腐细品……
“咋样?”
“好吃!”

李士英主任亲自操作实践一下,连声说太不容易了……

好像火候有点大了,锅底的豆渣发黑,这黑乎乎的豆渣,李士英主任竟然也品尝一下……
考察结束,感慨一口好吃的豆腐,来源是如此的繁琐和不容易,请珍惜餐桌上的每一口豆腐……

📝📝📝

豆腐坊考察结束直接到下一家德臻玉坊。
玉坊背景:王玉乾因其干爹在北京做玉雕,15岁起即随其干爹学习玉雕。其干爹因故回老家后,北京城南“德臻玉坊”由王玉乾打理。后遇14岁的姚国彬,发现他在玉雕方面很有天赋,随收姚国彬为徒。姚国彬学成后回老家淅川县继续从事玉雕工作,并沿用了“德臻玉坊”名号。在淅川老街经营期间,刘清建拜姚国彬为师。1957年,玉雕作坊转为玉器厂,刘清建任设计部主任,并保留了“德臻玉坊”工作室。2005年,贾会晓因伤退学不久,于2005年3月拜刘清建为师。2010年,因南水北调工程,贾会晓举家迁至长葛市佛耳湖镇下集村,沿用“德臻玉坊”字号,继续从事玉雕至今。


玉器坊主人贾会晓作为新移民在长葛发展顺利,细心为考察团介绍情况,带领考察团考察工作间;在环境优美的展厅,为考察团介绍德臻玉坊的发展和销售情况,认真聆听考察团介绍有关老字号申报工作的条款章程……

📝📝📝

一行人马不停蹄走访颐恒健蜂业有限公司,这家蜂产品企业申报的是“老杨家王浆”。前往颐恒健蜂业的那条路是进入长葛后看到的比较美的一条路,心情瞬间大好……

企业实力进入大厅就有所体会,厂区开阔整洁,陈列大厅布局优美,黄色基调为主渲染出蜂产品的温润,记者对美好一向不吝啬镜头,离开一行人自己拍照去了……



申报项目:老杨家“蜂”王浆
长葛“老杨家(蜂)王浆”生产加工始于明清时期的大周和尚杨村。其产品工艺精细独特,质量上乘,行销久远。第一代、二代传承人杨新堂、杨金生从解放前后一直从事“老杨家王浆”生产加工。第三代传承人杨旗,在1985年底创办了蜜蜡加工厂,其主打产品之蜂王浆,仍然有坚持祖传传统工艺精加工的“老杨家王浆”。

在会议室,老杨家蜂王浆第三代传承人杨旗、企业负责人杨晓磊等就“老杨家蜂王浆”品牌溯源、品牌发展轨迹、品牌战略布局、品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情况向许昌市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一行人做了总结汇报,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老杨家王浆”的企业形象渐渐清晰明朗……


颐恒健蜂业新厂区采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将祖传的传统蜂产品加工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用科学化的理念、现代化的工艺、规范化的操作、创新化的思维,将蜂产品事业传承发扬,使得各项主打产品(包括“老杨家王浆”)在外在观感、内在质量及产品包装等各个方面都得以提升。公司在蜜蜂高效养殖与蜂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现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

下午,一行人来到长葛后河画匠王村万春堂瘟疫伤寒专科……

长葛万春堂瘟疫伤寒专科:第一代传人胡天德到新郑一带探亲,偶遇一民间医生把亲戚邻居伤寒患者治愈。胡天德起学医念头。后经家人和亲朋好友努力,胡天德拜师学医。后家人想让他回乡继承家产,胡天德又坚持三年多,学成后回到后河画匠王,以“万春堂”名号开馆行医。

万春堂第六代传承人胡浩然为大家讲述先辈的行医济世历史,那些泛黄纸叶上的病例记录,年代久远的中药柜、用具,都记录着这个万春堂的医者仁心……

治疗瘟疫伤寒,主要用中药小柴胡汤、藿香正气散两个方子调治。原料一直从禹州购进,原料有藿香、陈皮、云笭、半夏、白芷、僵蚕、柴胡、黄芩、全苏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疗效极好。
据介绍,方圆地区新郑、禹州,甚至外省患者慕名而来,求医者络绎不绝,从早到晚应接不暇。有时胡浩然出诊,求医者不走,胡浩然随即出方让家人配药。五八年长葛民工在修建鲁山昭平台水库时,有千余名民工突发瘟疫,县政府特邀第四代传人胡鸣周胡前去就诊。胡鸣周查看患者后,配药熬制六大、六小锅汤药,根据患者病情差异分别饮用,一周后所有患病民工痊愈,县政府授锦旗奖励,一时传为佳话。石固雷庄吴清玲,头年秋天收玉米淋雨后发烧,时轻时重,一年多时间,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找到胡浩然,服药三个疗程痊愈。

两个民协主席用水门口的石碑洗一下,细看上边的记载,显示是民国年间,万春堂治疗瘟疫伤寒有很久的历史,石碑记载为证……

🚙🚕🚗

最后一站来到钟繇酒业,考察申报老字号的“长葛老酒”……

来自钟繇酒业的长葛老酒悠久历史资料
史传,钟繇献计,使汉献帝移都许昌,遂成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魏王喜不自胜,移驾钟府造访。席间,钟繇亲奉家酿长社老酒以敬魏王。曹操饮之,拍案叫绝。《太平广记》载有钟繇二子毓、会,禁不住家酿醇香之诱惑而时常偷饮之故事。据颍川长社鍾氏家谱记载,长社钟氏老酒因年代湮骞,在近代久已失传。至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族人钟发年在偶然中获得长社钟氏家传老酒制作配方及制作酒曲的《麯普》、《麯祝》,经过其不懈努力,终于恢复酿制成功长社老酒。但终因按照《麯普》、《麯祝》试制酒曲的屡屡失败,虽经历次改良酿制配方及工艺,仍使得恢复酿制的老酒口味平平。公元1947年,老酒制作由钟发年传于其次子钟展功。
2005年年末,获得长葛老酒制作配方及工艺的长葛市金桥办事处英刘居委会的胡现民先生投入到“长葛老酒”的研发酿制工作之中,成功开发出注册商标为“鍾繇”的浓香型系列优质白酒。2010年,张会峰先生收购、整合鍾繇酒业,并精心打造“长葛老酒”品牌使得传承久远的“长葛老酒”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长葛老酒”传承至传承人鍾繇酒业法人代表陈莉女士。

厂区整洁,车间、仓库,科研基地,整个厂区考察团都看一遍……

放置酒缸和酒坛的车间摆放成直线竖行林立,因为我们去时酒企业还没有开工,所以没见到工人和车间制作景象……



考察团在办公室听取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等的讲述,市场运作和营销布局,企业前景,许昌市民协主席韩晓民就老字号的申报问题向企业负责人传达了详细的规则和说明……

至此,一天的考察工作进入尾声……

在企业园区这个“柴门闻犬吠”的微景观小园里走一下,考察团历时一天的考察工作结束了……


每一家老的品牌都是一段历史,流传至今,凝聚着心血和勤奋,老字号文化专业委员会,将为历史留存这些老品牌,用脚步去丈量,做桥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