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快乐!
"河湖相连,碧波千顷。" 如今的许昌,以河畅湖清、水净岸绿、四季景美画卷呈现在世人,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渠清水,许昌,这座极度缺水的城市,如今以“五湖四海伴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跃居全国宜居城市之列。
“五湖”:即北海、鹿鸣湖、芙蓉湖、秋湖湿地和灞陵湖五个湖泊;“四海”:即在三条主要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四处大型生态林带生态林带;“三川”:即流经市区的灞陵湖、清潩河、饮马河;“两环”:指运粮河与清泥河的环通和护城河的环通。南水北调的一渠清水让许昌改善了水环境,依水打造景观,水润莲城,用水生态实现了城市宜居的梦想。
2020年,艰难的一年,共克时艰的一年,走过了不再回望,告别2020,迎接2021的新年曙光……
河南省许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永华用镜头记录了水润莲城的四季:春、夏、秋、冬……
2021年许昌水系日历
请收藏
📆📆📆📆

台历小知识:有关许昌南水北调
1.“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
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
2.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3.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4. 南水北调中线许昌段工程。全长54公里,其中禹州市42.6公里,长葛市11.4公里。起点位于禹州市鸿畅镇小武庄村,终点位于长葛市与新郑市交界处,长53.7km。设计流量为305m3/s~315m3/s,设计水深7m,设计底宽15.5m~24.5m,堤顶宽5m,渠道多为半挖半填断面,少部分为全挖断面。

5. 许昌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长约150km,全部采用管道输水,总投资约16.4亿元,全市年分配水量约为2.26亿m³,通过4座分水口门向许昌市区(1.0亿m³)、长葛市(5720万m³)、襄城县(1100万m³)、鄢陵县(0.2亿m³)、禹州市及神垕镇(3780万m³)的8座水厂供水。

6.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干线工程通水后,我市15、16、17、18号分水口门供水工程相继通水,许昌市区、长葛市、禹州市及神垕镇、襄城县、鄢陵县先后用上丹江水,实现了我市市域供水全覆盖。

7.许昌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着眼当前南水北调新形势发展,依靠现有机构和管理模式,努力践行“抓队伍、提形象、强管理、保运行”工作方针,为我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有力的水源支撑。

8.南水北调工程通水6年来,截止2020年11月,累计供水9.3亿m3,其中生活供水4.44亿m3,生态供水 4.86亿m3。供水面积达335km2,受益人口达227万人。

9.许昌市共接收安置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县移民4208户16454人,涉及长葛市、襄城县、建安区3个县(市、区)12个乡(镇),移民安置点13个。

10.许昌中心城区形成了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11.“五湖”是指300亩左右水面面积的五个湖泊。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秋湖湿地、灞陵湖。“四海”是指在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的4处大型生态林带,总面积10万亩;“三川”是指流经市区的饮马河、清潩河和灞陵河.

12.“两环”是指运粮河和灞陵河环通、护城河环通并开通游船;“一水”是指一个多源互补、蓄泄兼筹、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水系。
本文图片版权归徐永华所有,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摄影:《永华影像》徐永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东盟国际特邀摄影师,人民摄影报硕士摄影师,国家高级摄影师,河南省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许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生态自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摄影网十大杰出摄影师,布兰卡摄影网十佳纪实摄影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