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9日下午,河南省许昌市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格慧带领市文促会部分副会长、副秘书长,先后到许昌市建安区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中心、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许昌鑫正戏剧用品有限公司、许昌威舞戏具、龙腾影视戏剧用品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市文促会副会长押永辉、霍军政、杨松慧、李霞、徐永华,副秘书长艾灵玉、付磊、胡玲玲、张洪涛、仝艳艳、白萍萍,理事张松丽等陪同走访调研。
在建安区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建安区互联网+智慧医疗项目以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联合区域内许昌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家村卫生室为一体的建安区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选聘相关专家建立区级、乡镇医疗救治人才库,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医疗救治服务。建立纵向集团化管理运行模式,形成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共同体,构建区域内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共享医疗资源,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为群众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在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市文促会一行参观了远程医学中心、远程心电会诊中心,远程病理影像中心等项目,并在远程医学中心观看线上会诊。一行人对远程问诊详细考察
王格慧对高层次专家医疗团队、问诊数量、信息入库、家庭医生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他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如诊断、监护、治疗等都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建安区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体系切切实实为百姓的看病问题提供了便利与快捷。

在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观看宣传片以后,市文促会一行参观了中国发制品历史博物馆、发制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运营中心等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中国发制品产业始于清朝末年,发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于21世纪初期。时至今日,发制品产业既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又畅销全球,已形成河南许昌、安徽太和等五个重点产业集聚区,河南许昌最具代表性。

中国发制品历史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发制品为主题的公立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中国发制品历史博物馆的落成不仅保存了稀有的发制品文化资源,还承载了发制品产业发展的集体记忆、知识与历史,亦将成为向世界展示发制品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霍庄村党支部书记、许昌鑫正戏剧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霍军政在座谈会上讲到,霍庄村有着悠久的社火戏剧文化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戏具之乡”。村民收入主要以社火戏剧加工为主,霍庄社火道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是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庄村加工生产社火道具已有百余年历史,共有舞龙、舞狮、旱船、宫灯、花灯等30大类200多个品种,现有戏剧加工户300多户,社火加工户100多户,有大型社火生产企业三家,从事社火戏剧加工户数占全村总人口的80%,全村有注册商标的就达到20多个。


王格慧副会长在总结时指出,霍庄村戏剧加工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戏剧加工作为文化产业中的工艺品生产制造部分,非常有潜力。要利用好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建议在村容村貌等硬件建设、戏剧文化元素植入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可以筹备戏剧社火文化节,通过这样平台吸纳全国戏剧爱好者来到霍庄村,邀请高层次理论专家学者对戏剧社火文化进行研究探索,开展戏剧演出,把霍庄村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进一步擦亮戏剧社火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