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许昌市涌现出了一批有格局、有分量、有情怀、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为持续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非公企业的党建“红色引擎”,“许昌组工”将持续推出我市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事迹,供大家学习参考。🌺🌼🌺🌼🌺🌼🌺🌼🌺🌼🌺🌼🌺🌼

🌺🌼🌺🌼🌺🌼🌺🌼🌺🌼🌺🌼🌺🌼
张良奇,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和河南省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曾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带头人、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扶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许昌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许昌市优秀创新型企业家、许昌市第十二、十三批拔尖人才、许昌市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万里交科有两面荣誉墙。一面墙的关键词是“品牌”:拥有各类专利 220 件,其中发明专利89件,科技成果29项;荣获河南省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称号;被授予许昌市市长质量奖……这面墙明白如画地展现出万里交科在道路桥梁建设与养护、振动搅拌等多个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另一面墙的关键词是“党建”:许昌市十佳非公企业党组织、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魏都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这面墙浓墨重彩地彰显出万里交科强劲发展势头背后的红色动力。一项项荣誉的获得,与董事长张良奇“一手抓品牌,一手抓党建”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 17年前,张良奇矢志实业报国,舍弃公务员的“铁饭碗”,一头扎进了道路养护的一线中;17年后,当年的一支小包工队,已发展成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被誉为行业的“隐形冠军”,更成为了许昌非公企业党建的一张闪亮名片。 “改革开放之初,我去了一趟深圳,触动很大。我觉得年轻人不应该四平八稳过日子,起码不适合我,然后我就酝酿着创业,当时也算响应国家的号召。”谈起最初的创业历程,张良奇笑着说。当时他不仅是全市最年轻的公路段副段长,还是团市委授予的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标兵”。 有了方向,就不怕路远。2003年,30岁的张良奇和两位合伙人从公路工程分包施工起步,创办了万里路桥,办公地址就在许昌市区外环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内。创业旅途的坎坷,多次考验着张良奇的信念,“其实,中间也有想放弃,但是想着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生活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从一排低矮的平房,扩建到现在的万里交科产业园;从3个人的包工队,到汇聚混凝土等相关领域的多支顶尖科学家团队,再到发展成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的高新技术企业,万里交科仅用了短短的17年时间。对张良奇而言,经过17年的砥砺奋进,他也从当初意气风华的青年,成长为享誉四方的业界翘楚。“万里交科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凝聚着良奇的敬业、专注精神,离不开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识才爱才的人格魅力。”万里交科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培说道。 2004年,有多年公路从业经验的张良奇敏锐地看到: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以路桥施工为主的企业的发展空间日趋狭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有路就有养护,这是一个与我们现在的业务一脉相承、正在兴起且将持续存在的朝阳行业”,是时,张良奇瞄准了道路桥梁养护这个新的行业——他先后布局注册了养护机械、养护技术、养护材料、试验检测、德通振动搅拌、5G智能机械制造等多家公司,完成了道路桥梁建设养护行业全产业链的布局,也造就了今天的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 2015年8月,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拥有全球首次的振动搅拌技术,攻破了传统搅拌设备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振动搅拌技术问世短短几年内,已应用至31个省辖市200余个工程项目,在全国14个省份已建立了地方性标准或工法。目前,该公司的产品技术已应用于雄安新区荣乌高速、港珠澳大桥、江苏五峰山大桥等多个国内外重点应用项目。 关于振动搅拌技术的应用,恰恰也正是张良奇的博士课题。早在2010年,万里交科已成为国内高速公路养护行业领军企业,但忙碌的工作之余,张良奇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2005年到2012年,他先后拿下了长沙理工大学铁路与道路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和长安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博士学位。 “不走捷径,不赚快钱,踏踏实实练内功,找阻力最大的地方,追寻梦想最初的方向。”这或许正式张良奇的奇异之处。这些年,万里交科时刻在准备着:振动搅拌设备从研发准备到问世再到国际领先用了5年;道路非开挖检测加固项目从研发准备到项目推广用了8年,前4年仅研发等各类投入就达3000万元,而收益为零。这是一种魄力,更是“踏踏实实练内功”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的创新精神,才使得万里交科厚积薄发,惊艳世界。 张良奇带领万里交科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驱动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许昌“英才计划”和“双百”工程,在用好、用活政策的前提下,吸引行业内高层次人才,创建产业创新研究院,整合内外部资源,多渠道、多领域、多角度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公司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50余人、高级以上职称人才70余人。张良奇表示,“通过这些年的锐意进取,我们先后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行业研发平台、1个产业创新国际联盟、1个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中心、6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6个专业研究所,这些平台不仅全方位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路桥建养到哪里,党的支部就建到那里;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这是张良奇凝聚优秀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妙招”——万里交科双覆盖产业党建模式。如今,万里交科党员人数占员工总数18%。“万里交科骄人成绩背后的一个重要秘诀是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深知企业生命力与竞争力的根本在产品,产品来自创新,创新源于人才,引才、用才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和保障作用。”张良奇介绍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搞科研和党建有共通之处,科研能够获得技术核心,党建凝聚精神力量,都属于核心竞争力。我的梦想是要打造‘中国道路桥梁建设与养护综合服务提供商第一品牌’。” “作为一名党员,从创办万里交科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把它当成我个人的事业,而是把它当作全体员工的事业。现在,我们的70多名中高层干部都是股东。万里交科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们要勇于担当,尽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张良奇说。 在张良奇的带领下,万里交科党委带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和公益活动。全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良奇主持召开公司扶贫工作会议,安排专人与建安区椹涧乡宁庄村和前宋村对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宁庄村修建宽4.5米、长900米的乡村道路和两条总长800米的排水沟,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鉴于前宋村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万里交科与该村“两委”班子商讨后决定种植富硒红薯,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河南羊羊青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以每年2.2万元的价格租用村中约22亩闲置荒地,用于有机红薯种植,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种植工作。 在谈到企业未来发展时,张良奇充满信心地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紧盯行业高端,深挖行业痛点,致力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为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来自许昌组工,根据魏都区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人才科供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