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晋好合之喜
一一川东民俗文化之一
文/冯贵华
我的故乡川东农村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氛的地方,有着醇厚的乡土风情,集礼仪,人文,音乐,信仰,古典,浪漫,美食等于一体,其民俗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唯美气息!
每当时令进入冬腊月,这村那寨,结婚办酒的特别多,至亲好友,穿戴一新,邀约一路去吃酒。事前,酒主必得张罗席桌酒菜,计划帮忙人力。临近酒期,还得请文墨先生,用红纸结合实际书写几幅对联,张灯结彩,以示喜庆。
最热闹的场面,不是礼花爆竹的脆响,也不是娶亲锣鼓的热烈和唢呐的悠扬,而是延续至今的过礼习俗——男女双方代表必不可少的一番礼话。这时,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一起分享乡村结婚礼俗的精彩。
早年过礼,男方的娶亲队伍要在头一天晚上驻扎在女方。而今时兴过当天礼,这样既隆重,又节省时间,还不误农事。通常结婚礼俗大致有迎礼、坐席、摆礼、谢主和送客。

◎迎礼
在男方,娶亲队伍的人员一般都是单数,回转时,加上女方新娘和送亲的,共同组成偶数,意指成双不要单。
男方若是路近,吃了早饭才去过礼;若是路远,清早起来吃罢点心,就一路吹吹打打前往女方。
娶亲队伍中,前后排列次序是有讲究的,不能想当然。
媒人走在最前面,意指引路。
接着是正客(一般是本族有威信、能说会道的长辈),再接着是小客(新郎官)、押礼司、耍客、娶亲人(女性),然后是帮忙抬嫁妆的,最后是吹鼓手。
当娶亲队伍行至女方居住的不远处或院坝边,必须停步,不能贸然进屋。先放三颗礼炮,以示信号,然后静候女方支客司的恭迎。
女方支客司权力最大,是女方的全权代表。听罢礼炮响毕,支客司从堂屋出来,不紧不慢,从容自得地向娶亲队伍走去。然后男方正客就开始报告,先报告人数,随之一番客套礼话,投石问路,以探虚实。一般礼话都是四言八句,像诗词一般动听。
正客用不高不低的声音说:“多谢支客司,请听我慢言,秦晋两家好,今日结良缘。礼上的来客,已到你门前,是否有礼耍,恭听你召唤。”
这时女方支客司马上说:“腊梅盛开,地冻天寒,新事新办,人熟礼完。”当然迎礼礼话不是千篇一律,还有多样。

◎坐席
坐席,或在阶沿空处,或在院坝中央,根据客多客少,要么品坐四席,要么六席一开,或八席一轮。
首先满足女方的四亲六戚、三朋好友。男方娶亲队伍只好暂受委屈,各自在堂屋抽烟喝茶。
待女方宾客基本坐完席时,支客司就恭请男方娶亲过礼嘉宾到席上就座。通常情况下,一轮要把所有礼上人员安排完。每桌礼上人员九人,女方安排一人陪席。
席桌开饭前,女方的亲房父族代表,按辈份依次给礼上嘉宾找香烟。
这时,支客司首先说道:“时逢寒冬冰雪天,恭迎贵族少寒暄,为了今后好相见,亲房父族找支烟。”
接着就对男方礼上嘉宾依次介绍找烟的人的身份。找烟程序完毕,支客司又道:
“贵族至此,冷寒天气,愧设薄宴,以表敬意。礼上嘉宾,不必拘礼,随便请菜,不饿肚皮。”
待支客司客套结束,礼上嘉宾才正式就餐。

◎摆礼
在出亲之前,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摆礼。支客司安排帮忙人员,在堂屋中间搭好两张大方桌,用红绸或红布铺于桌面。然后男方正客私经理司,将男方的礼金、礼品、衣物等件及香腊纸烛,很有讲究地摆放在桌面上。
摆毕,男方正客在众亲观礼的面前道:“贵府众亲戚,且听我慢言,某某与某某,今朝结良缘。
”秦晋两性联姻,今朝花果成园,双方亲友喜在心间。只因男方地处高山,家道贫寒,无啥礼物,很欠周全。只有简单礼品,还有衣物等件,另有礼金八万元。若有不周,敬请包涵。”
女方支客司随即回言:“神前礼物不疏荒,三园礼炮九炷香,更喜不差哪一样,两对红烛放豪光。样样齐备,贵族花钱,摆礼恰当,互不多言,当收则收,不收则还。”随即支客司与酒主窃窃商议回礼内容。
一般多将礼金退回三分之一或一半。

◎谢主送客
席坐完,礼摆毕,少顷,就是一场出亲仪式。经男方正客与女方支客司商量,不一会,女方就把陪奁嫁妆全部铺排在院坝中央。
这时,男方过礼帮忙的人员,在支客司和正客的指点下,将所有嫁妆收拾妥当,原地待令。接着而来的是男方谢主,女方送客。
只见男方正客道:“喝罢茶来抽罢烟,酒醉肉饱心里甜,看来时间不太早,我们准备说相烦。贵府女儿很优秀,男方寒门亦欣然。众亲贵戚请放心,礼上一路很安全。”
男方正客谢主后,女方支客司开始送客。
“走!”一声起驾,女儿在娶亲人的陪伴下,从花阁走出。鞭炮响起,锣鼓助阵,唢吶悠悠扬扬,一路红红绿绿的过礼队伍队伍,吹吹打打,行进在故乡的山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