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那年那月
致敬:长安一中高七六级四班同学~逝去的风花雪月
文/愿你快乐
(五十三)耍小
雷雨退休后与同学们相聚,述说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这里面有贫苦岁月的劳累时光,有战友的流血牺牲,有自己辛苦付出的汗水及吞咽下去的伤感眼泪,也有立功获奖时的欢喜……言谈之中,感慨万千道:“我们这个岁数,都不再年轻了,剩下的时间,唯有些许回忆。 ”
“人人都是一本书,只是书里的故事情节有所不同!”利利深情的说着。
利利生在大跃进年代,哪会儿国贫家穷,是他记忆中的萌动初心,稍微长大成人,是他滋生出“穷则思变”的野心。可叹一对庄稼汉的父母,除了艰难养育他兄妹七个长大成人,再也无能为力,改变他们农民子弟的命运!
一九七四年九月,他在本村读完初中,经村、学校两级推荐,到长安一中四班与我们共度两年的高中生活。他村庄在学校对面、被潏河相隔两公里的半川半原处,他没有住校,是个吃住都要回家、早去晚归的走读生。
高中两年生活,利利对我的印象,平淡如水,即不是红得发紫的好学生,也谈不上骚怂捣蛋的坏同学。如若把班里面优秀学生比喻为花朵,瞎怂学生是绿叶来陪衬的话,那么像利利那类同学,也只能是被花叶遮掩眼眸的枝干了!

七六年六月毕业回乡,他被村里安排在试验站参加劳动,短暂几个月,与本村知青仇东安成为今生好哥们。那个时候,同吃妈妈做的一锅饭,同住在他家,几人挤睡一个热炕上。四十三年后,母亲去世了,仇东安携伴妻子前来吊孝送葬,都是与儿女一样的披麻戴孝,哭喊着妈妈,让乡党看着都好伤悲!
同年九月一号,他幸运被村里抽到本村学校任教,当起老师,这一干就是七年,他的人生,从此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开始品尝人间酸甜苦辣的滋味……
在校任职七年间,他常年住校,以校为家,把自己所有心血,倾注在教育培养祖国花朵的工作上。教学外,带领全班学生搞些校内外有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及晚上,牺牲休息时间,做好学生家访,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从来没有放弃过。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曾获得:先进工作者、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等多次荣誉证书及称号。
任教期的他,一表人才,乌黑的头发,理成很酷流行发型,鹰嘴鼻子,浓眉大眼,很标致的座落在麦肤色脸上,一米七二的个子,满满散发着成熟男人阳刚气息,随处可见,吸引异性的眼睛;斯文的言谈举止,彰显出一个年轻教师,儒雅神情的韵味!嗅到他青春年华活力的第一个异性,是他的耍小陈雅利。
陈雅利老家是利利邻居,一家人除了奶奶,都是吃商品粮的。在兴平工作的父母,从小把她放在老家,由奶奶照顾抚养。到上高中时,父母亲才接她到兴平,与其一块生活。高中毕业后,她赶上知青下乡的最后一次末班车,插队在店张村。她吃住在比自己小两岁的刘桂莲家里,两个女孩子,情如姐妹,彼此把各自视为最好吃的食物,珍贵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互赠送给对方。
陈雅利每次回家,刘桂莲都要给她带上家里的土特产,苞谷糁,手工红苕粉条,还有自家种植的蔬菜瓜果等物,“你这是要累死我了,这些东西,我又不是没吃过?”雅利嗔怪的说后,瞪着刘桂莲。“这又不是给你吃的,劳驾你带给叔叔阿姨吃个鲜!”刘桂莲笑怼着她。雅利返回来时,同样大包小包的带着小零食,给刘桂莲吃,有时还给她买件时尚的衣服或围巾。
一九八一年的春节,雅利随父母亲回老家给奶奶拜年,看到了利利,那个日思夜想的耍小,突然间变成了不雅于城里小伙子的帅哥,半天无语的发呆了!这还是那个陪伴我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农村耍小男孩吗……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建印(微信名:愿你快乐)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羊村人,农民,党员。平时爱好阅读,偶尔学习写作,近年来的作品(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发表在多家网络媒体、都市头条上,喜欢徜徉在文字里寻找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