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文学创作
文/刘冰
一个人的文章与他所生存的环境,学识,兴趣爱好,性格,品味有关。
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是很难写出有思想,有价值,有境界的作品的。一个没有品味的人是写不出有灵性的东西的。写不出像徐志摩,朱自清那样赋有灵性的作品。没有人生的历练,写不出钱钟书《围城》那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写不出红楼梦那样惊世之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只有当笔墨溶进血肉时,才应该开始创作。:“风起,落叶飘零。凄凄西风寒。雨打斑竹滴滴泪,泉水涓涓冷画屏。叮咚处,心粼粼。流不尽一腔碧血,春夏秋冬,雨淋淋,思漫漫…’’这首诗是写给我妈的。她已经去世,我妈叫许良泉,泉水寓含了我妈,不仅仅写了思念,我是含着泪,写成的。一个景语是一个情语,字字泣血。诗不一定要让人完全看懂,但一定要让人有所感悟。
我的诗里简单的景语,寓藏着深刻的哲理。“极目,云飞,玉鹭鸣,千里清秋。抬望眼,峰峦叠翠。多少凌云志,志在苍窮。红尘中多少烟雨随云散。登高处,遥相望。阡陌红尘,千里共婵娟。”红尘中多少烟雨随云散,是种超然的胸襟,是摒弃尘埃,淡漠怨恨,是一种境界,决不是单纯的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种淡然,高远的志向,豁达,超脱,千帆过尽仍从容,是生命的体悟。
诗要有形式美。韵律美,诗不同于散文及其它文学形式,是因为有韵味,不是断了句的文字。要有节奏感,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跌宕起伏。要有音乐美,若高山流水,小溪潺潺。有画面感,读来若一幅画。要巧借景语抒情,有意境。诗的思想,灵魂,用诗的语言景语诗化的表达出来。不是用一两句话简单的概括,当景语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要直抒胸意。诗要有空间,要有朦胧感,不要写实,让人去想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诗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我有一首诗。“画眉盈盈眼前飞,悠悠笛鸣耳边徊。只道啼声天上乐,岂知更有妙音来。”我班同学的哥哥看了说,很有野心。我的两个同事看后,异口同声的说是见异思迁。这就是诗的成功之处,诗的妙处。
同样的景色,各人看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要以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的东西,写出新意。“风吹,叶旋,若蝶翩翩,凝着遐思,梦幻…漫漫情愫,迷迷,林中倾。那一片金黄,美的炫目。叶曳曳,抖落丝丝悲凉,飞旋的落叶是生命的再次 放飞。捡拾起一枚落叶,轻轻地吹起,滑过指间的温柔,心随叶曳,飘到了遥远的天际。”别人看到落叶是伤感,悲秋,我所看到的落叶是生命的再次放飞,写出了不一样的东西。是生命的体悟。
要走进大自然,细心观察,倾心体悟。“睫凝飞雪,腮落冰凌。觅天之灵气,丽人,倚风,雪中聆。”飘飘的白雪落在脸上,觅天之灵气,天人合一,聆听大自然的呼吸,心跳,感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
我的诗很有灵性。是古典诗和现代诗巧妙的结合,含有古韵,有宋词情结,是带有古风的现代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个景语往往寓意了很多。创造了很多新的语言,文词妙用。有人评价会跳动的小诗。
“群山若隐若现,朝看流云,暮鼓声声聆细雨。竹叶沙,绿雾迷,渺渺凝玄机。林深竹幽处,一缕禅意,幽幽。澄心万物静。”竹叶沙,绿雾迷,渺渺凝玄机。这是一个很灵性的描写,风吹,竹叶沙沙,像绿雾一样飘荡开来,渺渺凝着禅机,大自然是有灵性的。渺渺寓意了很多,绿雾渺渺,渺渺禅机。澄心万物静。只要心澄,就会感到万物都是静的。这是一种感悟。“叶亭亭,荷漪漪。波如玉,若少女星眸点。微风拂,清香浮动,丝丝缕缕,如烟似雾。月光如水,如泼如泻。雾朦朦,若轻弦拔动。叶子与花浸在泠泠轻乐里,若笼着轻纱的梦。珠落玉盘,逸着银色的遐思。”荷花幽幽的香气灵动在心间,触动灵魂,荷花的品格溶进骨子里,她的清雅凝于眉尖,妸娜的荷花流于笔间。“天碧,流云飞,梅花点点,若粉色的笑靥,粉色的嘴唇,粉色的迷你。人世浮华,若过眼烟云,转念成空。阡陌红尘中,我愿做一株梅,暗香浮动,静逸在风中。静静地聆风语,轻弹一曲玲珑。”
粉色的迷你,这又是一个很灵性的描写,梅花若少女迷人的眼。少女感满满的人,有少女情结的人,才能写出粉蓝的眼神,粉色的心。我愿做一株梅,静逸在风中,静静地聆风语,轻弹一曲玲珑。这又是一个很灵性的描写,玲珑寓示了很多,寓示了梅花,她的笑脸,她的心,她的香魂,她的淡然,她如玉的气质,她凌寒不弯眉的品格…寓示了像梅花一样的玲珑心。
我的个性经历了哲学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似乎回到了从前,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我的文章简炼,率性,视野开阔,透着自然风,与我的个性有关。
“雪漫漫,飞珠溅玉中,飞鸟凌空展翅翩翩。渡万水,过千山,踏丛林,披荆斩棘,千帆过尽仍从容。苍山盘龙卧,碧江玉带飞。剑光点点银龙舞,蓝田云烟袅。滴滴水穿石。丹青点点抒胸意,千古江山。”
文章的创作与个性的修养有关,诗在诗外。
**作者简介**
刘冰,女,南京人。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怡景半岛酒店日语翻译。海纳百川文学社总社副总编,策划兼顾问。名誉社長,副代理社長,监社,点评老师。当代校园文艺鉴约作家。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校园文艺,中华诗文典藏,芙蓉国文汇,华夏散文,燕京诗刊。温馨微语,驼玲文学,青荷诗刊,中国艺术联盟,诗天子,生活梦剧場等杂志,网络平台。作品获全国大赛金,银,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