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李俊峰(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h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在军营里感受“八一”节
文/李俊峰
每逢“八一”建军节,我的心中就会不自觉的升腾出一种尊严,一种敬意!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当年那些被我们用同一个名字——叔叔,称呼的一群军人,那些也只用一个名字——小鬼,称呼我们的一群军人。一晃几十年匆匆流过,但他们那年轻鲜活的脸庞、笑声和歌声却常常回荡在我心中……
因为种种原因,在我的成长当中,身边从来就不乏军人,再加上父亲就曾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军人。所以,从小骨子里对军人就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感!就连我最早唱的歌,就是坐在爸爸腿上学唱的军歌,也正是那些军歌,开启了我学涯中的唱歌、领唱之路。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里转来了两位女生,她俩的座位和我一前一后的俟着。没过几天,我们就熟悉了。当知道她们是从南方跟着爸爸的部队转过来时,心中就多了份亲热。还因她俩中的一个唱歌比较好,正和我这个爱唱爱跳,是班里打拍子领唱的人很对眼法。她俩还经常带一些好吃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里,北方很难吃到的橘子等。于是,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不仅在一起“疯”着玩,而且连家庭作业也要去她们家一起做,遇到饭点了就在她们家一起吃。由于我家在政府机关,平时不能大声吵闹,我们就只好约到她俩家里去。那里,可真是一个懵懂孩子无法形容的“天堂”!
那是一个很有名的炮兵团,曾立过不少战功。军营里真是别有洞天,生活和日常设施等很多东西都是和地方上的不一样。那里有大大的操场;有大大的礼堂;有大大的乒乓球室……就是在那段时间,我疯狂地爱上了打乒乓球。可能我那两个同学的父亲,一个是团长,一个是参谋长的关系,也可能是士兵们很少能接触到生活中这些“小鬼”吧,所以,我们每到一处,都能享受到“非凡”的待遇。他们都非常热情的逗我们玩,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教我们叠那“豆腐块”样的被子,满足了我们不少的好奇心。

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在军营中,目睹军人们过“八一”节的情景。因为炮团晚上会在它前面开阔的大广场上连着放映几天的露天电影。那一刻,可真是“军民一家”啊。不仅当地的百姓都搬着凳子,大老远的赶过来看电影,就连部队也整整齐齐一个队伍连着一个队伍的赶来看电影。只见士兵们一个个都是左臂下夹着个“马扎”,右臂齐刷刷的摆动着,有的队伍喊着口号;有的队伍唱着整齐的军歌。他们那种齐整即透露着一种威严,又显得平和自然,真像演练一样,惹得百姓们都怀着一种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试想想,硕大的广场上,坐着一方阵一方阵的子弟兵和围坐在子弟兵周围的百姓,他们互不影响,同看一场电影,那是一种怎样的祥和场面!
“八一”节是军人们的节日,军营里到处是鲜花、彩旗,士兵们仪容整洁,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还能看到一车一车采购回来的生活用品,多数是为了改善伙食。总之,我觉得空气里都散发着不一样的气氛。军营里过节的“名堂”可多了,有气氛庄严的,也有各种娱乐的活动。我们几个小孩当然是那里热闹就往那里挤了。最热闹的当数是拔河比赛和“拉歌子”。军营里的拔河比赛是我看过的最精彩、最没有违规的拔河比赛。你能看到拔绳中间的铅锤一会儿左偏,一会儿右偏,让观看的人都提着一股气,边喊加油边不舍得眨眼的看双方之间力量的较量。

而“拉歌子”比赛气氛更浓。是分连与连之间拉歌,队与队之间拉歌。只见各分队长先向自己的连长报告;然后各连长再向“裁判长”报告;最后裁判长边吹噙在嘴上的哨子,边挥动几下手里的小红旗,算是宣布“拉歌”开始。我们混在其中,也跟着士兵们大声喊叫:“xx队,来一个!”……哈哈!那种开怀,仿佛自己也是个军人似的。那激扬的歌声与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云霄,感觉声浪就在空中滚过来,滚过去。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激情!什么是英姿飒爽!什么是军歌嘹亮!这些触动心弦的词语,仿佛在那一刻全都注入了你的心田,怦然在了你的血脉里!
只可惜,这美好的时光没过几年。后来,我这两个朋友都又随着家人迁到了广州,从此失去了联系。但那份纯真的友谊和军营中的欢乐,却定格成了我心中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李俊峰,女,为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石化创作协会会员;联合国非官方事务办公室签约诗人;国际联合报社签约诗人;乾易国学研究院、乾元国学文化研究诗院特约诗人。获中国诗歌艺术优秀女诗人奖。作品散见于报刊及海内外各大网络平台,被众多朗诵艺术家朗诵。部分诗歌被选为歌词。多次获征文二等奖。获第二届国际城市文学新诗百年城市影响力诗人大奖;获首届“中华情.春之颂”征文大赛金奖;获”第二届乡村沐野节.首届九子岩诗歌征文大赛优秀奖;2019年获“首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实力诗人奖。中国正能量诗歌联盟发起倡导者。
诗观:用诗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歌唱“真善美”!用一颗纯粹的心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