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纪实】
(图文·许昌视野·韩丽)

2020年7月16日上午,河南省许昌市诗词学会李国庆一行人来到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卢照邻文化园”,为无梁镇举行“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华诗教先进单位”举行授牌仪式。
进入大木厂村那条山行公路在高低起伏中可以看到山村路风光很美,“卢照邻文化园”那棵大槐树据说是卢照邻亲手种植的,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园的书法碑林和文化墙有很浓郁的文化气息。来去大木厂村路上所见,感觉村庄富裕,村民安详,村风很好。出村庄时看到路旁竟然种满了一种小雏菊正怒放,看起来很美。

诗词文化润养了乡村文化,邻里和谐,乡村富裕。李会长说,这是许昌市诗词学会成立十年来,第一次在农村乡镇授予的第一块匾牌,具有历史意义,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为中国农村乡镇建设助力前行。

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今年来,无梁镇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在大木厂村规划建造了卢照邻文化园,得到了许昌市诗词学会和禹州市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申报,许昌市诗词学会组织考察验收,无梁镇被许昌市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大木厂“卢照邻文化园”被授予“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这在许昌市尚属首家。

许昌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国庆、常务副会长盛宝钧、常务副会长林禹生、中共许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哲、河南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园林绿化协会副会长、许昌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杨凯亮、副会长丁浩然、副会长、先秦文学博士刘佳、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慧广、副会长兼禹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康根正、副会长张伟进,禹州市诗词学会执行会长王长友, 禹州无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虎、无梁镇纪委书记陈良离、无梁镇大木厂村支部书记王金峰,许昌市新闻媒体《许昌视野》记者以及及其他嘉宾共同参加了授牌仪式。

许昌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盛宝钧代表诗词学会宣读《许昌市诗词学会关于授予禹州市无梁镇“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曁卢照邻文化园“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的决定》。

许昌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禹生同志为无梁镇颁发“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匾牌,无梁镇纪委书记陈良离代表无梁镇政府上台接受匾牌。

中共许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哲为大木厂村卢照邻文化园颁发“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匾牌,大木厂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峰为代表上台接受匾牌。

许昌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国庆代表诗词学会发表讲话:

李国庆会长说:我们在禹州市无梁镇隆重举行的“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是许昌市诗词学会成立近10年来在农村乡镇授予的第一块匾牌……(李会长讲话稿附在新闻后边方便阅读)
近年来,无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断挖掘当地厚重人文资源和独特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他们依托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生前曾在此地长期生活,死后安葬于此所遗留的人文故事、遗迹遗址建起了名闻遐迩的“卢照邻文化园”,吸引无数群众和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参观、采风创作,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做出了突出贡献。

禹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康根正代表现场讲话……

禹州无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虎代表无梁镇政府发表讲话说: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不断深挖全镇厚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在省定贫困村大木厂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实现了大木厂村于2018年贫困村脱贫摘帽,2019年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为了让中华诗词文化这一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进一步提升我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我们聘请专业文化公司、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访谈历史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征集意见、进行科学设计论证,依托“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在大木厂村栽植的千年古国槐“卢王槐”,启动了“卢照邻文化园”建设项目。为了充分凸显卢照邻高深诗词文化造诣和绽放现代艺术异彩,我们又多方联络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名家,亲手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原文,通过石雕名家将其雕刻成碑,以20余块碑林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鉴赏价值。另外,通过收集整理卢照邻与药王孙思邈之间深厚师生情缘,绘制了文化墙,向世人再现了千年前的一段历史画面,增强了文化园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气息感。卢照邻文化园,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2020年4月竣工开园,工程总投资80余万元,面积800余平方米。”

目前,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正着手对位于我镇龙门村境内的许昌市文物单位“卢照邻墓”进行修缮建设,工程涵盖墓地围挡保护、游客瞻仰亭台、台阶道路修建等,致力将其与“卢照邻文化园”共同打造成地标性文旅项目、影响力文旅品牌。
下一步,我们把“卢照邻诗词文化”与具茨山生态汽车公园、具茨山滑翔伞基地、周定王陵景区等全镇乡村旅游资源串景成线,高效配置起来,让一大批吸引力大、参与感强、文化味儿浓的旅游新业态,成为我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让无梁乡村旅游焕发出新活力,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擦亮中原乡愁小镇明片,进一步提升“卢照邻诗词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动能,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斌能增效。

无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虎说:“今天授牌活动,让‘乡村旅游特色村’大木厂又添新军,做好了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擦亮了中原乡愁小镇明片。”
“此次成功创建许昌市“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只是起点,不是终点。要把诗词推广、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无梁镇对外形象。”

现场组图

到达,先看卢照邻塑像

现场紧急沟通情况


许昌市诗词学会成员先和塑像合影留念


等待的时间先看看书法碑林






无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虎终于忙完工作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立马现场沟通议程


授牌仪式开始


围观授奖现场


围观现场倍感自豪的父老乡亲




进村路上,风景美……



【有关无梁镇大木厂村】
大木厂村地处山区,依偎在具茨山脚下,过去这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又无产业,2016年以前还是当地出了名的省定贫困村。近年来,无梁镇党委、镇政府把大木厂村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强力打造,不断深挖当地厚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60年代知情旧居、黄龙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宣誓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大批网红打卡地,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实现了该村于2018年11月贫困村摘帽,2019年11月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大木厂村入村口村标,摄影:贾云涛
(有机会去大木厂村的朋友自己搜索腾讯地图“无梁·大木厂村”就可以导航到达)
2019年11月以来,无梁镇依托“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在大木厂村栽植的一棵千年古国槐(被当地人一直尊称它为“卢王槐”),开始建设“卢照邻文化园”。为了凸显卢照邻诗词文化造诣和绽放艺术异彩,该镇多方联络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名家,亲手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原文,通过石雕名家将其雕刻成碑,以20余块碑林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卢照邻与药王孙思邈之间深厚师生情缘,聘请专业墙绘人员绘制了百余平方的故事墙,向世人还原了一段1300多年以前的历史画面。另外,文化园还建设了艺术长廊、千年古国槐围挡保护、环境复古、地面硬化等工程。卢照邻文化园于2020年4月底完成竣工,并实现开园迎客。目前,该镇还对境内的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卢照邻墓”,正在进行墓地围挡保护、游客瞻仰亭台、台阶道路修建等工程修缮建设,致力将其与“卢照邻文化园”联合打造成地标性文旅项目,具有影响力文旅品牌。
附录许昌市诗词学会李国庆会长讲话稿全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禹州市无梁镇隆重举行“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词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这是许昌市诗词学会成立近10年来在农村乡镇授予的第一块匾牌。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词之乡(市)”是由中华诗词学会推动,各地党、政部门主动作为,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创建活动。这项活动从1996年开始到去年底:全国共授予“中华诗词之市(州)”28个,“中华诗词之乡”180个县(市、区、旗)、132个乡镇和16个行政村。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457个,其中小学224个、中学119个、大学11个、企业33个、党政机关70个。这些典型都为传播中华诗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无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断挖掘当地厚重人文资源和独特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他们依托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生前曾在此地长期生活,死后安葬于此所遗留的人文故事、遗迹遗址建起了名闻遐迩的“卢照邻文化园”,吸引无数群众和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参观、采风创作,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继续把无梁镇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我提三点希望:
第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部中国文学史,首先是一部中国诗歌史。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美绝伦的文化瑰宝。她以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襟抱、万古长新的艺术魅力,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DNA。其中不少经典篇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凝聚、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把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应有之义,放在“加强扶持”各种文学门类的首位。目前,中华诗词正在由上世纪80年代的复苏进入到新时期的繁荣和复兴。其主要标志:一是诗词组织遍布城乡。自1987年5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亲临大会祝贺,至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500余个市(地、州),2800多个县(市、区、旗)都成立了诗词组织。有的甚至乡(镇)、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军营还成立了诗词分会、诗社或诗词小组。二是加入各级诗词组织的人员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从北京到各省、市、县基层诗词组织的会员有100万人以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达3万余人。三是学习、创作热情高涨,形成井喷之势,每年诗词创作量以百万计。四是诗词类专业刊物遍布城乡。除国家一流刊物《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中国《诗刊》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州,甚至不少县、市、区诗词组织都有传播诗词的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各类诗词刊物达2000多种,每年刊发的诗词量以百万计。更为可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写诗填词,连续发表了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和诗作《七律·军民情》,引领一代风骚。 许昌市词学会成立9年多来已发展会员近7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10人,省级会员近200人。同时,所有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诗词组织,许昌市区还成立了铁西、得一两个诗社。许昌市词学会会刊《建安诗苑》已出版35期,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地区。诗词学会有20多人出版了诗词专著,200多人次作品在《中华诗词》等国家一流刊物发表。“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逐步深入。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许昌同全国一样,诗词文化事业已经进入初步繁荣复兴新时期。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中华诗词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培根铸魂的作用,深入开展“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中华诗词的繁荣和发展。坚持标准,夯实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诗词学会关于《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暨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有关规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要做到“坚持一个方针”、狠抓“诗词六进”、确保做到“八有”、落实“五项标准”。
坚持“一个方针”即“党委重视、政府行为、群众参与、社会效益”16字方针。狠抓“诗词六进”:即中华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确保做到:“八有”:即有组织(诗词组织和创建组织)、有规划(中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队伍(教诗队伍和创作队伍)、有平台(微信、刊物)、有场所(办公点、授课教室或活动室)、有活动、有经费、有成果(创作、育人)。
落实“五项标准”,即“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要具体做到:
一、具有诗教工作的主体意识和长效机制。
(有创建诗教先进单位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制度和开展诗教工作三年以上较系统的资料档案。)
二、有健全的诗词组织。
组织机构健全,有本单位分管领导任诗词组织的实职领导,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稳定的经费保证,有诗人群体和创作骨干队伍。
三、建有稳定的交流平台。
(诗词刊物定期出版,有经常发表在内、外刊物上的诗词佳作。积极参与本地和全国各地的诗词学术和创作活动,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成果。有一定数量的个人或诗词组织的作品集出版。)
四、建立诗词创作培训(含兴趣、选修课)制度。
有熟悉诗词知识的师资,有一定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含校本教材)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
五、把诗教工作纳入本单位发展总体思路,注重实效,扎实推进。
校园诗教要走进第一课堂,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诗教,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知识融汇一体,全面提高。
这五个方面是中华诗词学会对准全国各行业制定的标准,具体到乡镇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工作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要狠抓根本,打牢基础,力争经过2到3年的努力创建成国家级“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第三、发挥优势,培育亮点。
结合无梁镇实际,首先要把“卢照邻文化园”这篇文章做足、做大、做强。卢照邻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幼读诗书,博学能文。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卢照邻一生坎坷,晚年因患麻疹疾病拜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为师,后随孙思邈在阳翟具茨山南麓、今禹州市无梁镇一带活动。他在此曾购置农田躬耕养老,后来疾病越发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最后,终因贫病交加、无力承受病痛的折磨,随投颍水自杀,死后安葬于此。卢照邻幼负诗名,一生作品丰富,《旧唐书》载他有文集20卷。《全唐诗》中录有其诗2卷106首,是“四杰”中作品最多的,被称为唐诗的揭幕人。卢照邻绝句、五律、骈文、歌赋,无不娴熟。作品题材十分广阔,从宫廷到市井,从山川到边塞,从儿女情长到感怀人生无所不写。诗歌内容以抒发仕宦不遇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佳作。其诗风粗犷豪放、清新刚健而又情感细腻,尤擅引经据典。代表作《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等成为千古名句,被后人吟诵不绝。总之,卢照邻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死后又长眠于无梁这块风水宝地。1300多年来,他亲手栽植的槐树在当地群众的精心呵护下,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卢王槐”。他长眠的墓穴,依然耸立,受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保护。特别是卢照邻晚年在无梁大木厂村、龙门村一带生活居住留下的遗闻故事、优美诗篇成为后人汲取不尽的文化遗产。
希望无梁镇以这次授牌为契机,乘势而上,继续努力办好“卢照邻文化园”,修葺整理“卢照邻墓”,保护好“千年卢槐”以及与卢照邻有关的遗迹遗址;收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有关卢照邻的遗闻故事;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园设施,提高观赏水平,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来此采风创作,延揽更多的游客来此游览。特别是对卢照邻博览群书、苦心孤诣的学习态度;生命不止,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艰辛备尝、苦心创作的坚强意志以及卢照邻优美诗文的艺术价值等,都要进一步挖掘整理,讲好卢照邻故事。充分运用好卢照邻诗文内涵教育人、激励人。
在全力做好卢照邻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还要抓好中华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项工作,培育典型,完善组织,在“六进八有”上抓出成效。
要坚持齐抓共管,无梁镇要把创建国家级“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强有力的队伍专抓。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结合,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禹州市诗词学会要加强对无梁镇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在诗词组织建立、诗词队伍发展、诗词平台搭建、诗词知识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许昌市诗词学会要及时总结上报无梁镇创建活动进展情况、争得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争取早日创建成国家级“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2020年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