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游记】

《 曹 冲 称 象 处 》
练兵台西南约500米是运粮河,村民指着说:“那就是‘曹冲称象处’。”我们绕过正在喷灌的麦田,来到早已干涸的运粮河故道。河道两旁,高高的杨树挺立,郁郁葱葱。两边无垠的绿色麦浪,随风滚向远方。河道里面,杂草丛生,你挨我挤,蓬蓬勃勃。河道从西来,在此略弯,蜿蜒向东南延伸,直通颍河,与淮河相连,通达东南孙吴领地,是曹操向东南运送粮草、供应兵源的通道之一。
从地图上看,现在的运粮河,上接“颍汝灌渠”,下通颍河。“小时候,河水很大,我们经常在这儿洗澡,女人经常在这儿洗衣,抽水浇地十分方便。”“这个河,很独特。你们看,河底的土,黑色;两岸的土,黄色。因此,这条河又称为‘铁底铜帮运粮河。’”可以想见,1800多年前,这里河水更大,漕运应该十分发达。
“这里,原来还有一座桥,贯通南北。这座桥,有八墩九孔,是大石桥。桥下通船,两侧石柱为栏,两端各刻有雌雄青蛙,所以叫做‘金肚石蛙桥’。曹冲称象就在桥东边,将士们或站桥上,或立两岸,场面应该十分壮观。”
神童已去,智慧永存。遗迹不见,遗址昭然。

运粮河遗址:曹冲称象处
三、论城
“曹操练兵台”东北约一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城上村”,也叫“论城”。“论城在县东北近范湖魏武帝行营之地,中有论事台。”清康熙年间陈治安《襄城县志·卷七·古迹》〔2〕下的“论城”条如是记载。

“这里有城吗?为什么叫城上村?”
“这个村就是依练兵台而建。”陪同人员说,“因为有练兵台,所以曹操及其随从经常来这里,有时还住在这里。久而久之,这里的宾馆、饭店及其他服务业就兴盛起来,慢慢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小城。”
“曹操来这里,只是看望、检阅军队吗?”
“不,还要避人耳目。因为曹操与汉献帝关系暧昧,在许都商量事情,怕泄露!所以,这里也是曹操行营,是曹操聚贤论事之地。论城,就是这样得名的。”的确,村子比周围的麦田都高,和毓秀台与周围一样,古城遗址较为明显。
许昌东鄢陵县马栏镇有曹操“议事台”,这里又有“论城”。这一“台”一“城”,都从侧面反映出曹操与汉献帝关系之微妙。看来,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周密防范,是曹操一贯作风,也是成熟政治家标配。
“我们小时候,村子附近挖出很多大砖头,上面还有各种画像。当时,不知道它值钱。”陪同人员不无遗憾地说。
作者简介:黄青喜,河南省许昌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昌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盟许昌市委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