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游记】
2020年4月23日,和许昌市古迹遗址研究会长黄杰、“老家许昌”资深作者魏东周先生一起,实地探访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的曹魏遗迹“曹操练兵台”。 乡宣传干事梁慧晓、村第一书记韩杏伟、支部书记刘献勋以及村中德高望重的几位老先生带我们实地探访曹操“练兵台”及其周边曹魏遗迹遗址并讲述相关故事。

台王村位于许昌市区西南部,兰南高速从附近经过,处于许昌到南阳的交通要道。
不来不知道,一来心惊跳:这里不只有孤立的曹操“练兵台”遗迹,方圆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竟还有“曹冲称象”、“皇帝庙”(魏文帝庙)、“论城”、“杨修墓”和“郭嘉墓”等曹魏文化遗址。原来,这里是一个曹魏遗迹遗址群!
一、曹操练兵台
顾名思义,曹操练兵台,是曹操训练兵马以备作战之地,是1800多年前的“许都朱日和”或者说“建安朱日和”。相传曹操曾在这里训练、检阅大军。现在遗留的只有高台。我们推断,这里应是曹操检阅大军的地方。

何以在此建?张绣投降后,许昌到南阳的广大地区都在曹操控制下,与曹操控制的另一地区兖州相比,南方刘表与北方袁绍相较,刘表更“雍容大度”些,不会轻易撕破与汉献帝君臣关系的面纱,因此也不会主动进攻许都。所以,许都较兖州更为安全。
有何成效?台下约500米,就是颍河支流运粮河。这为训练水军提供了可靠保障。建成后,在此大规模训练步、骑、水兵,演习攻城略地之战术,为以后南征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运粮河下游与颍河相通,直达淮河,而淮河与许都东南诸郡相连。这为后来与孙权长期对峙做好准备。与屯田有关吗?建安元年春,曹操颁布《屯田令》,开启许下屯田壮举。当年,“得谷百万斛”,屯田取得巨大成功,为后来官渡之战以及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站在台上,放眼四望,沃野千里,水系发达,确是屯田好地方。
怎样建?传说曹操大军,一夜之间,人人一抔土堆积而成,是“速成”代表。
为何现在变小?时间久远,不知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原来台子大得很,我们经常来这上边玩。”村民介绍说,“老百姓都知道,这台上的土,比肥都壮!把它洒在地里,庄稼旺得很。”“八、九十年代,盖房多,垫宅基地,都来挖。”“主要还是人穷,保护意识又差。”
凸起的高台,无论远看近观还是空中俯瞰,在周围平坦麦田中都十分耀眼夺目。台子周围空旷辽阔,台下虽然还有些沟坎,也有些高低,但一望无际的麦田、油菜地,似乎仍昭示着1800多年前将士喊、战马叫、彩旗飘、曹操笑的壮观景象。
孤零零台上,树木葱笼。几间简易房里供奉不同神灵。遗憾的是中间三间主殿供奉着“无圣母”——与曹魏文化并无关联。只有东西两边陪房,还透出曹魏气息,传承曹魏基因:东供关公,西奉杨修。庙供关公,全国乃至全球雷同。杨修独占一庙,应是全国唯一。我们知道,杨修,东汉名士,因卷入“立储”之争被曹操所杀。何以在此供奉杨修?当地人讲:曹操杀杨修后,遭众人质疑,后悔了,就把杨修“请回”这里,以作自责,也好让人供奉、缅怀。我认为,这不可能。因为,曹操一生征战,杀人无数,后悔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放刘备走,二是对不起结发妻丁夫人。前者众所周知,不再赘述。后者曾令曹公终生难以释怀:第一次南征张绣,张绣本已投降,可是曹操色迷心窍,在得之太易的胜利狂喜中霸占了张济之妻也就是张绣的婶母,引发张绣不满,突袭曹操,慌乱中长子曹昂将自己战马让给曹操,又得到贴身护卫典韦和侄子曹安民的拼死保护,曹操才得以逃脱,曹昂等三人身中数箭而死。曹操狼狈逃回许都后,结发妻丁夫人对曹操不依不饶,回娘家以示不满。虽然曹操几次诚心去“请”,丁夫人终不原谅,当然也没有跟曹操回家。也就是说,大英雄曹操,竟被丁夫人给“休”了。临终,曹操后悔说:“我死后,到了阴间,丁夫人若问我:‘儿子呢?’我该怎样向她交待呢?”内疚、惭愧之心,溢于言表。
房子外墙,粉笔或石块题的两首词很醒目:《忆江南·曹操练兵台》《青玉案·曹操练兵台》,尽管作者没有留下姓名。练兵台全景

作者简介:黄青喜,河南省许昌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昌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盟许昌市委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