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誉为世界最知名“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传染病学专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知名主持人杨澜的专访,解答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问题。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是二次传播
Y:如何描述你的任务?
L:我的使命是做我们最擅长、且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找到一些线索,获得“病毒情报”,如病毒从何处来,它是如何引起疾病的等等。
Y:那么,你对这种病毒的推理是什么?
L:如果你想知道病毒从何而来,就要看它的基因序列,看看它与其他已知病毒有多相似。这种病毒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病毒研究所发现的一种病毒最为相似,就其与该蝙蝠病毒的同一性百分比而言,可能是一种蝙蝠病毒。
这种病毒在基因结构的重要区域存在差异,表明在它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传播之前,已经适应了人类或类似于人类的物种,并被允许以这种方式移动。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病毒存在于蝙蝠体内,可能与动物接触,可能在野生动物市场,也可能是被感染的人类。
病毒在不断生长过程中适应了其他物种。当它变得能够导致人类传播时,传播链中的下一个环节就发生了,它完成了从蝙蝠到人类的跳跃。现在它是一种人类病毒,不是蝙蝠病毒。
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病毒是在武汉病毒研究所里制造的,或者是偶然释放的,我们认为它产生于自然界。
Y:您的意思是,当我们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现这种病毒时,它就已经适应人类了。
L:很可能这种病毒已经在武汉甚至湖北地区传播了,与海鲜市场的联系并不那么直接,也许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内发生的是二次传播,很可能这种病毒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扩散了。
新冠病毒有可能与人类共存 但还是在可掌控范围内
Y:您认为(疫情)未来走向如何?有人说,也许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的几轮传播,病毒毒力正在降低。因此,它将成为另一种威胁性更小的季节性流感,这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L:很难知道病毒首次出现时会发生什么,它和人类一样是有生活方式的。但我认为,如果没有某种疫苗,它很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每年都与我们在一起。
Y:这种病毒会不会随着温度上升而慢慢消亡,或者它是不是具有季节性?
L: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能。由于室内的环境比较封闭,人与人之间的呼吸比较靠近,而且空气相对污浊,病毒可以依附的漂浮物也比较多。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开始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减少了交叉传播的机会,病毒的传播距离也不会太远,那么我们将看到传染性的下降。
但在一些地区的传播率下降时,另一些地区的传播率可能就会上升。就像我们有流感季节一样,它可能会反复出现。
Y:所以下一个冬天它可能会再回来?
L:可以想象,它可能会再次回来。
我强烈支持疫苗投资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一种很难研制疫苗的病毒,因为它看起来并非那么不稳定,还是在我们可以掌控范围之内的。艾滋病毒的差异巨大,研制其疫苗就很艰难,流感每年都有显著的变化,但此病毒似乎比这两个都更稳定。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能够研制出疫苗,虽然这不是一件能很快完成的事情,因为我们必须做安全测试。
Y:我知道这很难预测,但你能告诉我(研制疫苗的)时间跨度是多少?两个月还是三个月?
L:传统上对于疫苗的研发,不以“月”计,而是以“年”。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缩短这个时间?我认为我们可以,但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不幸的是,现在有太多人同时试图研制疫苗,我们可能浪费了很多资源。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并对它们进行大量投资,我想这会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Y:因此,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全球合作机制,以应对全球挑战。
L: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Y:排外情绪是一种传染病的副产品,比如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当人们感到恐惧时,会引发非理性甚至是伤害性的行为,比如对来自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人进行污名化。你对此有何评论?
Y:是这样的,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的意思是,这是人类的天性,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挑战,而这恰恰是真正需要人们去做的,这很遗憾。
来自疫区的人需要被隔离是应该的,但这与你是白人还是中国人,亚洲人还是非洲人无关。病毒无国界,所有人感染了都一样,仇外心理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办法之前设置了障碍。
(来自《全中看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