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平老师精品散文两篇欣赏

一、腊月廿三,过小年哟
文/平之(陈建平)

我的家在靖远,我们把腊月二十三,称祭灶日,也称为小年。这天早上,女人们忙着清洗衣服,打扫卫生,烙灶干粮,晚上,男人沐手祭灶爷,灶爷可是一家之主。送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至于这个祭灶日的由来,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有此一说,随将腊月二十三,称作祭灶日。
送灶爷,是很讲究的。人们在灶听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干粮、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糖果用火融化,涂在灶爷的嘴上。祭灶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就加大了力度。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小年到,扫尘迎新,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这一天,巧是我岳父的生日。结婚至今,每逢此日,我们都要聚在岳父家,为他老人家过岁。今年更是如此。( 2020.1.17即己亥岁腊月二十三)
二、我的老父亲
文/平之(陈建平)

亮半夜,我被梦惊醒,在梦中我清晰地梦到了离开我们一周年而去了另一世界的父亲。醒来的我,泪水盈眶,一想起长眠山中的父亲,再难入睡!
父亲,我的老父亲,您是儿的主心骨。您是一个擎天的巨人,为儿撑起一片生活的空间。您像一座大山,担起所有的重担,让我活得轻松安然。您像一把雨伞,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留给我一片晴暖。您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阳光灿烂。
父亲是山,父爱是水。父亲是诗,父爱是韵,父爱是宽阔的海洋,即使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刻,也会包容我,把我纳入您温暖的胸膛,您给了我生命,是您让我的生活更美好。小时不懂事,惹您生气,大了成了家,让您为我牵挂,而我在懵懵懂懂里迷失自我,要不是您的苦心开导,那能有现在的我。每每想起,我就想大哭一场。树欲静风而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抱恨终天,难报大恩!
无数往事,涌入心头,难挨心碎!在我成长经历中,父亲为我付出了伟大的爱,一件件,都令我难以忘怀,令我感动,令我敬佩。
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体贴入微,随处可见,一般是埋在心底,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出来,父亲的严厉有时是恨铁不成钢,当儿做出成绩的时候父亲会欣然一笑……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我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我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我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我温暖,却令我生畏,容易让我激奋自己。
父爱无私,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用心才能体会到。
名可名,非常名,父亲最出名。爱心赫赫有名,耐心远近闻名,细心天下知名。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儿女的关爱!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而今父去,说多枉然,只有化悲痛为力量,孝顺好健在的母亲,顾恋好自己的家庭,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对得起另一世的父亲。
一年又一年,慨叹不已,如果父亲健在,该多好!
(2020.1.16)

作者简介: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