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哉,看图作文
文/ 熊正永

到岳阳楼游览,导游会重点介绍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之首。所谓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我从关于三大名楼的诗文中,各选一句来概括的话,这三句是,《岳阳楼记》的“衔远山,吞长江”;《滕王阁序》的“襟三江而带五湖″;《黄鹤楼》的“此地空余黄鹤楼”。无论是诗是文,实景写得既精妙又饱含情愫。
范仲淹没有到过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和洞庭湖,老朋友滕子京就备好巴陵画图,派人送到范中淹任职的邓州(现在的郑州)去,等着范仲淹写记,范也不拖延,慨然命笔,成就名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和情怀追求,写出了数千来无数志士仁义的心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就这样成了一篇古代的看图作文。
衔远山,吞长江。这两个短句气势磅礴!不是衔花草吞食物,而是衔远山,吞长江。惊其瑰丽,感其大气。吞衔两字,把洞庭湖的美中之宏,表现得既深刻又自然。不经意的一次凝视地图,长江与洞庭湖紧邻,当长江发洪水成灾的时候,洞庭湖就有分洪减灾的作用,这时的洞庭湖就如在吞咽长江的洪水。多么形象!多么精炼贴切。这就是范仲淹,这就是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看图作文,作得精审传世。
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有个人把看图作文做到上乘的。我以为这个人就是《青藏高原》的词曲作者张千一。张千一为电视剧《天路》作曲的时候,还不太知名,也没有到过青海、西藏。他也是根据他所在时代的画图即影像资料创作的。
电视剧要播,片头曲还缺位,时不我待,当仁不让,凝心聚气,杀青《青藏高原》词曲。电视剧播出后,《青藏高原》这首歌火了,唱《青藏高原》的李娜火了;张千一,更不能不火!用作品说话,他们出名,名得其所!
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没走过青藏线,但我走过新藏线,类似青藏线或更艰苦些。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无言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啊,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紧相连,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这是让人心旌摇动,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尤其是连用三个“一座座”,再依次是“山,山川,山川紧相连”,这种重叠排比的顶针句式,描述出青藏高原的本质特征,那是山比山高,连绵不断,让人渺小压抑又更振奋坚强的高原自然环境,令人心神震颤,活灵活现。此乃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词句和体验。这就是张千一,这就是《青藏高原》。张千一的看图作文,也作得精妙,足可传世。也许还有其它,我未获知。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众多进疆进藏的亲历者之一,我也曾填词一首:
《忆秦娥》* 去边防
西风烈,漠原涌动星辰月。星辰月,铁马奔驰,尘扬土偕。 哈蜜叶城藏西北,路远山高与天接。与天接,班公水蓝,昆仑雪白。
这首词接地气,也气象磅礴,也情在景中,但比之范仲淹、张千一的看图作文,逊于才疏学浅,远矣。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先生有篇题为《想象》的散文,宜体会消化。文学若失却想象的翅膀,又怎能飞翔。
(写于2019年12月25日,30日有改)

作者简介:熊正永,笔名竹门,已退休。中文本科,文学学士;财政学同等学力硕士肄业。曾从军26年。读书涉猎略广。认同厚积薄发,尚简去浮。业余研究诗词格律史,并撰文主张古风诗律为一贯的主导地位。
曾获中办内部刊物征文优秀奖;近获两次诗词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华夏散文二等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中华诗歌联合会广西文学社
本期编辑:梦如诗
本期审稿:何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