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外一章)
文/丁一(江苏)

20世纪初,法国,巴黎。
一家旅馆里住着一位病着的绅士,旅馆旁有一个管弦乐队练习厅,乐队成员每天按时来演奏同一首乐曲。绅士躺在床上,静听乐曲的演奏。听着,听着,他仿佛来到海边,看到波光闪烁的海面,海涛击岸、浪花飞溅的动人海景。
几天后,绅士动身去海滨住在了海边的别墅,可他的心中却怎么也忘不掉音乐中海洋的画面。他住了几天又急匆匆赶回巴黎去拜访乐队,才知他们演奏的是德彪西的《大海》。
他赞叹:“哦!这才是大海!”《大海》是德彪西1905年10月演出的一部交响音乐巨作,大海景色、动态性格以及沧桑巨变,在交响乐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演。
海洋对每一个迎面相逢的人用各种语言,温馨的声线,化成轻烟,透过海风漫延。地球有71%被海洋覆盖,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万米。
世界上最有耐心的是海洋,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吞噬大地上一切灾难。它从来不许诺什么,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里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是在平静而自由的跳动着。
海洋时而平静,时而怒吼,时而执拗。每天很远很远的地平线上总会露出一线熟悉的蓝色,似一条闪亮的蓝色带子,直到漫延成蔚蓝的海面。
海子在一首关于海的诗中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大海总是一言不发,只是每天都把落日揽在怀里……

丛林
文/丁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丛林哦!
雪一样白的天空温润如玉,碎银般的叶片瀑布般流泻着,丛林中那远山的轮廓在想像中演绎得异常清晰,丛林中快乐无比的糜鹿成群跃过。
激越而视野宽广的秋色由远及近,迈着轻灵的脚步悄悄来到人们身旁,那是驿动的心灵随音符跳动的片刻,恍惚中依稀能看到时光从身边缓缓擦肩而过,那些掠过的被阅读的微风,那些缠绵的秋色,翩跹起舞在歌者的周遭。
一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仅仅是一叶风的耳语蝉的啁啾,日月光华夕阳西去,不经意中便让骄阳似火的夏退隐于市。
那株繁茂巨大的树冠植被,积四季之韶华努力改变着它们的青涩,可谓诗人王绩所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秋色里的晨雾暮霭,大气宁静而从容淡定。目光在紧紧的追赶中驻足于时光,初秋在岁月的意义中流溢着辽远的秋声,流溢着无与伦比的大自然赋予人们对爱与美的渴望。不是么?
在这浓浓的秋色里,清晨的湿气不再厚重;炽热的太阳也瘦了一圈,变得那样秋高气爽妩媚多情菊黄蟹肥,万缕光线在树林里那些流动的叶脉中清亮起来。
一切都是那么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心驰神往;那些鲜活的记忆,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发黄,百感交集的情愫斑斓斑斓鲜活鲜活的浮上心头,那是一往情深地遇见了心中昔日的恋人唷,一如那调皮而单纯的少女,终于从骨感的岁月走向丰盈丰腴的成熟……
被洗劫过的秋声浸淫在这不可或缺的明澈而传统的丛林,没来得及沾花微笑落地成果也没来得及饥饿仓惶,便沉吟在大自然最佳的典范中倾城倾国,便一幅接一幅刻骨铭心地呈现于宇斯面前,便让这个困乏的世界得到莫大的源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雷利斯曾说:“一间没有一本书的房间里,是不可能走出作家的。”那些年逾古稀或初出茅庐糜鹿之群,用响亮的金色秋声,证明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根深才能叶茂、死亡而后重生。
这是丛林的法则、
这是丛林的意义。

作者简介:丁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影视艺术学院、清迈大学教授,学报主编。出版文学作品集近30部,多次获各类文学奖。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中华诗歌联合会广西文学社
本期编辑:梦如诗
本期审稿:何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