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拜佛·八千路里云和月
文/吕兴福
雪域高原是神圣的,但同时也是神秘的。
造访圣域者的初衷和目标乃至行为却是多元的。
正是这多元的、形形色色的发心和行为,在雪域高原原本的神圣和神秘里更添加了雾里看花的意象和奇诡怪异的色彩。
那么,造访者都有哪些目的及行为呢?
在进入高原之后,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骑着摩托车或是自行车的人们,或三两人结伴云游或独走江湖,其身影在高山大川地厚天阔的大背景中、在漫长的几乎没有尽头的国道上显示着矫健的身影。
偶尔也有跟我们在某个加油站或是旅馆相逢并闲聊几句的,我们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情况。
在玉树某旅馆,有两位青年学生是骑自行车进藏的,他们正在上大学,利用暑假期间相约前往拉萨,他们的目的既是观光旅游,也是锻炼体魄磨练意志。他们从西安出发,平均每天行进一百公里,已经出门两个多礼拜了。初说话时,我看他们显得很疲惫,可当说到他们一路上的经历时,渐渐地眉飞色舞起来。显然,他们信心十足。
在青年学生中,像他们这种既旅游犹兼锻炼身心意志者为数甚众。
旅馆的老板告诉我们,骑自行车者学生居多,而骑摩托车者,他们的身份就多样了,其中社会成功人士更多。他们自驾摩托车出行西藏,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是对自我意志和价值的体验和考察。其中有不少人自驾摩托车进藏,却把高级轿车托运到拉萨;更有甚者,自驾摩托车者安排工作人员开着高级轿车沿途服务置办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体现自我,却动用一个团队完成后勤保障,只差没有警车开道了。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全体,可体现价值这一目的却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我们数次看到那些骑自行车或驾驶摩托车者初到时的兴奋情景,他们把自行车高高地举过头顶,或是抱着摩托车一阵狂吻,那种情不自禁的流露之中,饱含着一路走来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艰难困苦,在胜利的喜悦中总有说不完的辛酸故事。看着他们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的样子,我的情绪也被深深地感染,也在内心深处与他们分享喜悦。
还有更为时尚的,那就是目前很流行的“间隔年”运动。在湿地高原宾馆里我看到了一份资料,不失为这一时尚运动的最好解释。意思是在大学毕业后,尚没有找到工作前;或是由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个单位这中间的过渡期;更或是失恋后、离婚后等等情况下,给自己安排大概一年的时间,远离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环境,即与已经熟悉的人事物保持间隔,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使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既能调节身心,也能冷静地思考,时尚而饶益颇多。为此,很多人都首选西藏,因为普遍认为雪域高原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方净土。他们进藏所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就宽泛多了。飞机、火车多为首选。
至于纯观光旅游的,或组团前往,或驴友结队,游山玩水,走马观花,不一而足,情形我们猜想得到,因此不再探究。
接下来,就是取经的和朝圣的。笔者权且属于此类。记得在昆仑山口和唐古拉山口等高海拔地段高原反应身心不适时,视听之中幻觉不断,我突然明白了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取材来源,那唐僧师徒西行路上所经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并非来自生活原型,高原反应后的幻视幻听才是唤醒灵感的源泉。
当然,取经的目的地不是西藏,但取经的道路跟我们今天朝拜布达拉宫的路径有很多重合处。因此,我们最能体会到古人所经历的困厄和走出困境的坚强意志,我们也最能设身处地毫无间隔地体验到取经者的情怀。
今天,取经被参学取而代之,信众们前往西藏,更多的是来朝圣。那么,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下最为虔诚的、也是最让我们感到震撼的进藏方式——一路长拜!
在临近昆仑山口的一个加油站前,我们一行三人坐在公路边的水泥台阶上临时补充营养,不过是食用一些随车携带的瓜果之类,最奢侈的还有炒面和烤熟的花卷。这时,正好有两位三步一拜的朝圣者一前一后临近我们。为了表示赞叹和随喜功德,我站了起来。在他们将要从我们面前经过时,我邀请两位稍事休息,顺便吃点瓜果什么的。他们接受了我们的邀请,我们也用最甜的白兰瓜供养了两位朝圣者。
我看两位的年龄均不过三十岁,头发偏长,长相俊俏,身材结实,就是穿着有些许笨重,也许是为了适应早晚温差才如此包裹的吧。
我问他们从何而来,欲往何处?两位告诉我们:他们从湟中塔尔寺出发,已经历时半年了,目的地是布达拉宫。我的同行者邀请他们乘坐我们的汽车一同前往,他们婉言谢绝,但却说:假如明年六月份前后,你们还在西藏的话,返回时可以捎上我们。我问,是不是说,你们要到明年夏天才能到达。他们回答说:如果顺利,应该差不多能到。我屈指算来,他们已经长拜了半年时间,到目的地还需要十个月。要说励志,体现价值,前面所述者望尘莫及;要说旅游,也许任何一种方式都没有他们的体验那样深刻;要说拜佛朝圣,会令我等自愧不如羞惭万分。
我们已经到达拉萨两天了,站在布达拉宫前,又一次想到了曾经路遇的朝圣者,不知离别后他们又前行了多少公里。
那么,我们的目标和行为如何呢?目标就是拜谒布达拉宫和周边佛教圣地,进藏方式是自驾车辆、三五同修结伴前往。现在看来,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要揭开圣域的神秘面纱,的确需要广泛深入的探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乃至周边环境、地理气候等等。当知真正的朝圣者从来都是任重道远的。
八十一难只等闲,八千里路云和月。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修行的道路还很漫长,困难和坎坷还会接踵而来,只有采用最为虔诚也最有震撼力的方式——一路大拜、勇往直前——才能最终抵达目标。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