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决策部署,推动魏都区实验区建设走向深入,2019年11月24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首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来自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48个城市社区的26个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参加决赛。许昌市魏都区区委副书记魏少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申健民,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赵春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孙永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罗鹏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社工委主任柴凤祥、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团区委、区文广旅局、区文联、区残联主要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伟东教授专家团队、街道相关负责人及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共百余人出席活动。

许昌市魏都区区委副书记魏少峰发表了大赛致辞。致辞中指出,要通过这次公开的社区公益项目大赛,展示我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意能力、策划水平和实施成效。

此次参加决赛的26个项目,是从全区推荐的80余个项目中精选出来的。这些项目涵盖了小区(庭院)自治、社区共建共享、社区志愿服务、老年人和残疾人帮扶等不同类型,参与性、公益性、有效性、可行性、持续性、复制性都比较强,且所有项目都已经落地实施,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的朱娟慧、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的万微微、北大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的霍霞飞、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的李勃、新兴街道办事处瑞金社区的张蕊等5名选手获得优秀选手奖;南关街道办事处、北大街道办事处、东大街道办事处等3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教授点评环节,陈教授表示,此次大赛贯彻落实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内容、新精神,把社区自治嵌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去,夯实了党的领导,为群众服务效果很好,并提出了什么是公益项目,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意义何在,项目如何顺利运转、项目资金保障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最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申健民在讲话中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让“公约”更有速度。实验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明年“公约”行动覆盖所有社区和庭院,使居民“公约”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二是让“公约”更有温度。各职能部门要围绕自身业务,下沉社区进行指导,主动帮助社区谋划和认领公益项目,进一步拓展“公约”类型,重点围绕“社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帮扶公约,依托社区资源建立“医疗帮扶、心理咨询、纠纷调解”服务型公约团队,积极深入开展公约行动。三是让“公约”更有力量。各街道和社区要坚持问题导向、公益导向和效果导向,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跨界融合,并加大服务积分兑换力度,链接社区及社会资源,以“积分”换服务,以服务换真心,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创新中来。四是让“公约”更有成效。要探索建立长效制度机制,积极探索一条“公益+生活+商业”深度融合之路,把社区的公益植入到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提升居民思想境界,凝聚公约执行合力,为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创造经验、打造样板,同时,复制推广和创新开发更多的优秀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齐心合力,砥砺奋进,努力把魏都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申健民等领导在赛后还认真询问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在推进公益创投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当场购买了手工皂、自制酵素等公益物品。
2018年以来,魏都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把创投机制引入社区治理与服务领域,探索通过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即通过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实务能力培训,引导他们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居民需求策划成公益服务项目,在公益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居民参与,培育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
两年来,魏都区先后举办了6期社区公益创投实务能力示范培训班,培训相关人员600余人,通过举办此次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评选出了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社工,在我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